"地摊经济"好坏是普通的大众百姓生活的最直接体现,也是一个城市活跃度表现。国家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,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点赞地摊经济,国家相关政策出现谨慎宽松,“地摊经济”顺势而起成为扩大就业、刺激消费、便利民众的好办法。这就释放一个大大的信号,“地摊经济”将要复活了。
案例一:卖衣服的大姐
前几天在一个摊点,问一个卖衣服的大姐,她说自己就不想去上班,自己摆摊卖衣服,自己自由无约束。她看起来心情很好,当我问到她的秘诀时:她透露她的抖音粉丝已经过10万。现在通过视频直播,在网上开店,每个月从网上来的订单都差不多能有5000块的收入了。千万不要看不起周围摆摊的,人家一天的收入好的时候,可是一般打工仔一月的收入。
案例二:卖包的小伙
以前还碰到一个在大街上卖包的小伙,开个小面包,天刚刚快黑的时候,就开始摆摊。他说:这个包大多都是工厂处理的尾货,都是按斤来称的,取一车也花不了几个钱。这些包外观看起来还是很新颖的,做工也还说的过去。他现在摆地摊就是按一个15块到45块(高级一点的)的价格卖。这小伙一个绝招就是会大声的吆喝,把人吸引过来,自己坐个高板凳直接收钱就好。据说好的时候一个晚上毛收入都可以达到2000以上。

水果摊点
案例三:卖水果的大叔
这个大叔,我经常会见到,在周围到处跑,有辆小型东风货车,不管是在东莞镇街还是在广州新塘那边,都经常见到。非常热情,价格实惠,重点是可以随便尝一点,都没关系。所以如果我见到都会顺便买一点,因为他的价格实惠,不缺斤少两,生意也一直看起来都不错。
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,现在国家要是真的能放开“地摊经济”,有一个好的地段留给真正需要的人,不仅可以盘活市场经济,也可以提升就业率。
“地摊经济”最大的特点,就是方便实惠。人们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商场超市购物,直接在家门口的地摊上,能当面买到质量较好、价格也便宜的商品。
随着“地摊经济”的兴起,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,很多人认为“地摊经济”对实体店无疑又是一次冲击,本来就客流量不多的实体店该何去何从呢?脏乱差也在所难免,这到底是前进了还是落后?